河南交院学子攻坚隧道融冰:校企协同让 “课堂智慧” 铸就护路芯方案
每到寒冬,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的 “暗冰” 便成了交通安全隐患 —— 薄薄冰层附着路面,使缓速标线防滑性能骤降,车辆打滑风险飙升。去年春运,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与实践社团的学子们,在隧道口亲身体验 “刹不住车” 的惊险后,萌生了一个念头:用专业知识研发一款能主动融冰的缓速标线,为车主扫清归途障碍。

如今,这个源自实践的想法,在校企携手助推下变为现实。由该校学子主导研发的 “智热缓速标线”,已在阳新高速、尧栾西高速、安罗高速等河南多地投用,不仅能快速消融冰雪,更让试点路段事故率明显下降。这一成果,既是学子 “学以致用” 的生动证明,也彰显了校企合作赋能职业教育的强大力量。
行业痛点倒逼创新,学子主动 “接题”
“隧道口的暗冰肉眼难分辨,车辆高速经过时很容易失控。”据河南交院公路学院教授介绍,长期以来,传统除冰方式始终存在短板:化学融雪剂会破坏路面、污染环境;大型除冰设备在狭窄的隧道出入口难以操作;传统电热路面成本高、耗电多,难以大范围推广。
“我们学的就是道路工程相关专业,行业有难题,我们就该想办法解决!” 团队负责人、该校科技与创新协会学生说。社团成员多来自道路桥梁工程技术、工程造价等专业,平时就爱把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小发明、小创造。这次面对隧道融冰难题,大家主动 “接题”,把研发目标锁定在 “能融冰、够防滑、成本低” 的智热缓速标线上。
校企搭台破难关,实验室到现场无缝衔接

研发过程中,河南交院为学子们提供了坚实支撑:国家级绿色高性能研发中心全面开放,从材料检测设备到路面模拟实验平台,一应俱全;专业教师团队全程跟进,从石墨烯碳纤维材料选型,到加热网铺装工艺优化,手把手指导解决技术难题。
与此同时,校企合作单位也深度参与 —— 提前介入研发环节,结合实际施工场景提出建议,比如加热网铺装要适应路面伸缩需求、材料要经得起车辆反复碾压等;到了实地试点阶段,企业又派出施工团队,与学子们一起在阳新高速安装设备、调试参数。
“光是解决石墨烯团聚导致导热不均的问题,我们就做了上百次实验。” 团队成员回忆,寒冬时节,大家还顶着寒风在隧道口记录数据,双手冻得通红也没叫苦。最终,通过优化材料配比和 “Z 字 + S 状螺旋” 铺装工艺,成功实现导热面积最大化,融冰效率远超传统电热路面。
成果落地见实效,职业教育价值凸显

在安罗高速冬季降雪期间,校企联合监测小组曾凌晨驻守隧道口,亲眼见证智热缓速标线 “雪下即融”,路面始终保持无冰状态。如今,这款标线的表现更令人振奋:阳新高速试点路段事故率显著下降,尧栾西高速实现快速融冰,能耗比传统电热路面大幅降低,赢得了行业专家的认可。
“以前觉得课本上的公式、原理很抽象,直到参与这个项目,才真正明白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。” 团队成员感慨,校企合作让他们提前接触到工程一线的需求,也学会了用系统化思维解决复杂问题。目前,团队已申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,与企业的合作还让规模化生产提上了日程。
河南交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学校始终坚持 “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” 的办学理念,这次智热缓速标线的研发成功,正是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典型案例 —— 让学生在解决真实行业问题中提升能力,让教育成果直接服务地方交通发展。
接下来,团队还计划针对山区隧道温差大、结冰更严重的特点,研发定制款防冻标线,让这份 “温暖守护” 延伸到更多崎岖山路、寒冷路段,用青春智慧为交通安全保驾护航。
